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06 点击次数:109
曾被视作天下无敌的美国航母战斗群,居然被伊朗看似弱小的海军吓得落荒而逃!而给予伊朗抗衡美国底气的,正是胡塞武装。
美国海军的“哈里・杜鲁门”号航母打击群,往昔可是“绝对制海权”的典型代表,现今却在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与伊朗舰队的联合威慑下,慌乱地向后撤离了700公里,这般景象简直就是21世纪极具嘲讽意味的荒诞剧。
近些年来,从波斯湾到红海,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。伊朗的无人机能够轻而易举地飞越“艾森豪威尔”号的甲板,拍摄到清晰的高清照片,胡塞武装凭借造价仅2万美元的无人机,就能把造价高达130亿美元的核动力航母吓得四处逃窜。美国海军那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在这些充满戏剧性的非对称对抗场景中,被毫不留情地打破。
美国第五舰队在红海的处境,犹如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现代再现。“杜鲁门”号龟缩于沙特的吉大港,其搭载的78架舰载机以及“宙斯盾”系统在实战中毫无施展的空间。伊朗演习所展示的200架无人机蜂群战术,已然彻底改变了现代海战的规则,美军一直引以为豪的航母威慑力,如今不过是如同好莱坞式的虚假武力展示,除了给社交媒体增添些笑料,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战略意义。
那这次表现颇为亮眼的伊朗就真的值得夸赞吗?当然不是,他们不过是在弥补之前的失误罢了。此次伊朗高调派遣舰队直抵曼德海峡22海里禁区,看似态度强硬,实则是在战略被动局面下的挣扎之举。在巴以冲突期间,伊朗曾高呼“抹去以色列”,然而当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领事馆时,伊朗却仅仅只是通过外交辞令进行抗议。在美国接连空袭胡塞武装据点,致使31名也门平民丧生后,伊朗才急忙摆出战斗的架势。这种“挨打之后才反击”的应激行为,暴露出这个国家从本质上来说,并不具备与美国战斗的坚定决心。
伊朗海军在亚丁湾所谓的“电子情报支援”,本质上是对前期战略错误的一种补救措施。此前,11万大军在霍尔木兹海峡进行演习,展示了3000枚导弹,可面对美军的施压却选择了沉默,直到其代理人武装遭受严重打击后才匆忙介入。这种“看形势行事”的强硬态度,就如同波斯湾的潮水一般,涨潮时气势汹汹,退潮时就原形毕露。伊朗新型的高超音速导弹虽说号称“无法被拦截”,但在美军F - 35的隐身突袭面前,恐怕连发射的机会都很难有。
更为荒唐的是,美国航母上先进的防御系统在应对胡塞武装那些简陋无人机时,常常陷入混乱状态,预警雷达频繁出现错误判断,拦截导弹盲目发射,白白浪费了大量资源。而伊朗舰队抵达曼德海峡后,所谓的“强硬行动”更多只是做做样子,战舰的巡航路线小心翼翼,生怕与美军发生正面交锋。这场发生在红海的闹剧,本质上是美国和伊朗两国战略失败的共同体现。
美国企图凭借航母外交维持其在中东的霸权地位,却陷入了“航母派遣得越多,自身威信越低”的困境;伊朗幻想借助代理人战争扩大自身影响力,最终却反而被抵抗阵线拖入了直接对抗的困境之中。当“杜鲁门”号退至沙特海岸,伊朗舰队在曼德海峡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时,真正的赢家或许是那些用钢管和汽油桶制作导弹的胡塞武装,他们凭借最为原始的武器,同时戏耍了两个自认为是“地区强国”的国家。
这场博弈充满了讽刺:美国要用价值百万的拦截导弹去对抗价值仅几千美元的无人机,伊朗造价高昂的高科技舰队,最终却只能为穿着拖鞋的游击队充当情报传递站。当两个大国在红海玩着这种“胆小鬼游戏”时,历史已然证明,21世纪的军事霸权,既不在于十万吨级的巨型航母甲板,也不在于数千枚的导弹储备,而在于能够洞察时代变革的智慧。
遗憾的是,华盛顿和德黑兰的决策者们,似乎都还未能理解这个时代的真谛
#图文打卡计划#